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06月15日
隨著聯準會加強升息力道,全球市場面臨更嚴峻的考驗,S&P 500 指數、那斯達克指數,甚或是台灣加權指數等均出現明顯下挫。本文將帶領大家看懂升息議題,以及升息原因、升息影響等詳細說明,並於文末介紹,升息下該如何擬定投資方針,並配置出最適的資產組合,一起看下去吧!
升息是什麼?升息一碼是多少?
升息,是各國央行的一種貨幣緊縮政策,透過調升基準利率(亦或是政策利率)來抑制市場上過多的流動性。一般而言,央行會使用「碼」作為升息的單位,比方說,升息半碼就是調高利率 0.125%,一碼就是調高利率 0.25%…… 依此類推;另外,在財經新聞上,有時也會看到「基點(Basis Point,BP)」單位,而 1 BP 等同於 0.01%,以下簡單列出對照表。
升息幅度 | 利率變化 | 基點單位 |
半碼 | 上調 0.125% | 12.5 BP |
一碼 | 上調 0.25% | 25 BP |
兩碼 | 上調 0.50% | 50 BP |
三碼 | 上調 0.75% | 75 BP |
為什麼需要升息?與降息的差別?
對各國央行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穩定國家整體的金融市場」,而當央行祭出升息措施,主要目的為抑制過高的通貨膨脹現象,簡單來說,不論高通膨甚或是惡性通膨,都將嚴重侵蝕民眾的貨幣資產價值,更會影響到國家貨幣市場的運行。
升息的反面就是「降息」,為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之一,主要透過下調基準利率(亦或是政策利率)為市場注入流動性,進而活絡國家的經濟狀況,適用於景氣衰退、景氣復甦等時機。
更多通膨的詳細介紹,可參考:通貨膨脹是什麼?分哪三種?通膨影響?面對通膨有解嗎?
央行貨幣政策總整理:重貼現率、存款準備率、公開市場操作
如前所述,央行的使命在於確保國家金融市場能正常運轉,而升息或降息僅為其中一種工具。央行主要可透過三大政策工具,達到穩定金融市場並促成長期經濟成長,分別為:重貼現率、存款準備率、公開市場操作,詳細整理如下表。
重貼現率 | 簡單來說,重貼現率就是銀行跟央行借錢的利率。若景氣蕭條時,央行可降低存款準備率,表示銀行可用更低的成本跟央行借錢,以釋放更多的流動性到市場當中。 |
存款準備率 | 為央行規定銀行業者需存放一定比率的資金在銀行中,可理解為準款準備金,主要目的為避免出現擠兌現象。若景氣蕭條時,央行可降低存款準備率,則銀行業者可以放貸更多資金到市場。 |
公開市場操作 | 透過在公開市場買賣公債或政府債券,藉以釋放或回收市場上的貨幣數量。舉例來說,當景氣過熱時,央行會賣出債券,同時民眾會購買債券並支付貨幣,來達到回收市場上過多資金的情形。 |
升息前需要觀察哪些經濟數據?
由於升息措施會造成市場震盪(詳細說明如下段),所以央行在實施前一定會謹慎評估再施行,通常會觀察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兩大經濟指標門檻,以台灣為例,若上述兩大經濟指標均達指定門檻,央行才會開始研議並啟動升息流程:
- 通貨膨脹率:升息門檻為「通貨膨脹率大於 2%,並呈現持續增長」
- 失業率:升息門檻為「失業率低於 7%,且就業市場表現維持穩定」
升息的影響有哪些?
因升息會影響一國的基準利率,並對貨幣市場的供需與國家金融造成衝擊,以下將分別從國家、一般民眾以及投資市場角度,說明升息所帶來的影響。
對國家影響:匯率、進出口
以台灣為例,受升息而上調的基準利率,將會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流入台灣,進一步來說,市場會持續拋售外匯轉而持有新台幣,而在這種情況下,新台幣將會升值;此外,受新台幣升值影響,對進口商來說,因進口成本下降(新台幣可以換更多外匯)將刺激進口量,而對出口商來說,因出口所賺取的獲利大抵為外匯,故兌換回新台幣時,將會承受一定的匯損。
對一般民眾影響:定存族、房貸族、就業市場
升息的影響也會擴及至一般民眾,以下可分為兩大族群討論:
- 定存族:隨著央行調升基準利率,一般銀行也會動態調升定存利率,對定存族來說,若選擇以「機動利率」為主的定存方案,則利息收入將可望增加;反之,若是選擇以「固定利率」為主的定存方案,則不受升息的影響。
- 房貸族:民眾買房通常都會進行貸款,也就是「房貸」,而計算房貸金額的利率也會受到升息影響,進而使房貸族的購屋成本上升,衝擊房屋市場的需求。
- 就業市場:升息初期,將會迫使國內經濟降溫,對企業來說,由於借貸成本上升,將會延緩投資擴廠、員工招募等計畫。到了中長期時,因升息的最大前提為經濟體的穩定性,故國內經濟會逐漸回溫並呈現成長,企業獲利好轉,就業市場將持續釋出相關的就業機會。
對投資市場、熱門產業的影響
最後,我們來看看升息對於投資市場及產業的影響為何。首先,在投資市場方面,我們分為股票、債券、匯率以及房地產等市場,其受升息的影響整理如下:
| 股票市場 | 債券市場 | 匯率市場 | 房地產 |
短期 | 升息將使企業經營成本與融資成本增加,短時間將影響企業再投資與投入研發比重,因而連帶企業成長減緩,短期股價出現震盪。 | 債券價格與市場利率兩者呈反向關係。當市場利率走升時,使得原本利率低的債券失去吸引力,而可能使債券價格下滑與市場資金流出債市。 | 升息國將吸引國際資金,同時使該國貨幣持續走強,對於其他國家貨幣將面臨貶值現象。 | 升息後將提高房貸成本,對預計購屋者,可能會延緩購屋計畫,短期將使房地產熱度減緩。 |
中長期 | 升息循環下表示整體經濟環境穩健,中長期企業可望持續成長與提升獲利,企業股價最終將回歸於公司基本面與營運狀況。 | 經濟穩定是央行升息的判斷依據,表示多數企業能夠穩定經營並持續成長,違約風險降低、還款能力提高,有利債市發展。 | 貨幣升值情況下,因進口成本下降,將有利進口商並使整體進口量顯著成長;反之,對賺取外匯出口商來說,則需承受匯損。 | 購屋對民眾來說屬於民生剛需,於升息期間市場上可能有熱錢、遊資持續進入市場,因此房市可能會再次回歸實際市場供需。 |
除了對投資市場的影響之外,升息也會衝擊到各產業的表現,因文章篇幅有限,故下列以科技業、金融業等兩大熱門產業為例:
- 科技業:一般來說,科技業屬於資本持續支出的產業,會透過投資設備、擴大廠房與招募員工等管道,產出更好規格、更高效率的商品。惟升息會提高借貸成本,故科技業者會延緩上述等資本支出,短期股價會出現震盪下跌。
- 金融業:「放貸業務」屬於金融業主要的營收來源之一,受升息影響,金融業可賺取的放貸利差增加,公司營收上升,進而刺激金融業相關股價上漲。
台灣升息
台灣央行升息流程
台灣央行升息主要透過調升「重貼現率」,並依重貼現率的調升幅度,同步調整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以及央行定存單各天期利率;對商業銀行來說,也會參考最新的重貼現率,來制定放貸利率的變動水位。
圖片標題:台灣近十年重貼現率走勢

台灣升息指標查詢
- 中央銀行-重要指標:可查詢最新的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等指標數據。
- 中央銀行-定期存單申購發行利率:可查詢 7 天期、28 天期、91 天期以及 182 天期等央行定存單的發行利率。
美國升息:FED升息
美國聯準會升息流程
美國央行升息主要透過調升「聯邦基金利率」,其中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The 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FOMC)是利率變動的主要決策者,會參考貨幣信貸總量、經濟成長以及通貨膨脹等數據表現,來制定利率的合理區間。
圖片標題:美國近十年聯邦基金利率走勢

升息相關數據怎麼查
- 聯準會-Selected Interest Rates(Daily):可查詢最新的聯邦基金利率、金融商業本票利率、各天期國庫券利率等多種數據指標。
目前,全球已邁入新一波的升息循環,多國央行紛紛轉為鷹派,正如本文前段所述,升息會大幅影響各投資市場的表現,對投資人來說,到底該怎麼配置資產組合,並藉由調整不同風險屬性的商品比重,來減輕升息所帶來的衝擊?
面對升息衝擊,投資人如何準備?怎麼配置資產組合?
為了對抗日漸飆升的通貨膨脹,各國央行紛紛實行升息,以台灣為例,於今年 3/17 央行正式升息一碼,為近十年來首度的利率調升。對投資人來說,升息雖然短期內會讓投資市場出現不同程度的震盪,不過根據美國歷史經驗,其實升息並非宣告市場的終結,反而是一帖能調整經濟體的苦口良藥,更是長期投資的機會點。
美股歷史升息經驗
美股是全球最大也最成熟的投資市場,並於 1955~2018 年期間共經歷了 12 次的升息循環,若以 S&P 500 作為觀測對象,當中共有 11 次的升息循環呈現正報酬,僅有一次為負報酬表現。鑒於美股市場的歷史經驗,我們其實可以不用過於擔憂升息所帶來的衝擊,反而能提前分批進場佈局,抓穩長期投資趨勢,參考如下圖。
圖片標題:歷年美股市場升息循環表現

升息投資術:利用美股 ETF 打造靈活資產配置
從上段可知,美股過往的升息經驗中,市場仍有極大機率會持續成長,但如果你擔心投資個股會面臨產業風險,又不想錯過市場成長的機會,不妨可以將美股 ETF 加入資產組合中,除了降低個股或其他高風險資產的比重外,更可以抓穩大盤長期上漲趨勢。讀者若還不太熟悉 ETF 商品,以下快速幫大家複習:
商品介紹 | 全名為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s),透過被動追蹤大盤指數或其他特色指數的表現,並追求長期報酬表現。 |
優點 | 因上市掛牌交易所,故買賣方式就像一般股票透過持有一籃子成分股,分散投資風險定期更換成分股,維持商品投資競爭力整體內扣費用較基金低,且成分股清單也較透明 |
缺點 | 並非追求短期超額報酬追蹤誤差風險折溢價風險匯率風險 |
熱門商品 | VOO、QQQ、DIA、VTI |
由於 ETF 有上述的投資特性,近年來不只深受散戶投資人喜愛,也越來越多智能理財服務開始以 ETF 作為投資組合的一部分。TradingValley 所推出的 Growin APP 也是看上 ETF 的特點,透過 KYC 風險測量及 AI 演算法,根據用戶不同的風險屬性、投資偏好,為用戶配置適當且穩定的投資組合。因此,對於工作忙碌的小資族或是剛開始想嘗試被動投資的新手來說,ETF 這樣的投資標的搭配智能理財機器人是相當推薦的被動投資起手式。
推薦閱讀:
只懂投資共同基金嗎?現在的投資趨勢在 ETF !
作者:Hank| 數據來源:Growin 量化團隊
延伸閱讀
不懂投資理財,3 步驟簡單教你使用 Growin 獲取被動收入
Growin 是一個服務在美華人的 AI 資產管理服務,透過最新的科技,幫助每位用戶以美國 ETF 及個股建立智能投資組合,打造穩健成長的理財計畫,歡迎至 Growin官網 了解我們並下載 APP ,讓 AI 為我們的積蓄做更有效率地運用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