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06月15日
高費用的共同基金一直是傳統投資顧問業的缺點,使投資人難以體驗到理財的美好,而相較以 ETF 為主的機器人理財服務,主打被動投資、費用低廉的特色,與共同基金有什麼不同呢?
主動型投資成本高、報酬不穩,被動投資型風險分散報酬合理
就讓我們先來談談主動型投資與被動型投資的差異。主動型投資和被動型投資是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簡單來說,主動投資需要投資人自行研究後,選擇投資標的與時機,主要目標是打敗大盤投資績效;被動投資則是不做研究和預測,分散投資,持有整體市場上的所有投資標的,追蹤指數之市場平均報酬。
這兩種投資策略有各自的優缺點,以主動投資策略來說,對投資人來說,花費成本較高,且報酬率較不穩定,市場上大部份的投資人都是以此策略為主,期望打敗市場的高報酬率,但根據歷史資料顯示,能夠創造高於大盤報酬率的人只有少數。相較於需要花費時間研究的主動投資策略,選擇被動投資方式,則相對省時省力許多。股神巴菲特也在 2014 年給股東的信中表示:對一般非專職投資人來說,最好的投資標的是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近年,市場上氛圍也都推崇 ETF 投資,使得愈來愈多人選擇被動投資。

以美國為例,被動投資主打的 ETF 費用低廉,共同基金費用則偏高
被動投資主打標的 ETF 為指數股票型基金。和共同基金一樣,ETF 也是採取一籃子有價證券的方式,兩者皆具有投資組合分散風險的優點。主要追蹤特定指數的報酬的 ETF,有低成本與高透明度的優點,而共同基金則是追求較高超額報酬。與共同基金相較起來,ETF 的管理費用較低,共同基金管理費用較高。

美國市場相同現象興起:被動型投資報酬率勝於主動型投資
我們以 S&P(SPIVA) 的資料中擷取兩種類型之基金 : 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我們可以發現,這兩個類型下的被動投資 ETF 的年化報酬率皆高於主動投資的共同基金。這更加驗證實務上,在中長期擊敗大盤的共同基金比例甚少,以及越來越多投資人將其資產配置的元件由傳統的共同基金轉換成 ETF 的原因。
∎以股票型基金為例,ETF平均報酬率勝於共同基金表現
以股票型基金為例,可以看出來 ETF (S&P Composite 1500) 在一年、三年、五年之報酬率皆勝於共同基金 (All Domestic Funds)。

Source: 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Data as of June 30, 2019. (S&P spiva)
∎以高風險固定收益基金為例,ETF平均報酬率勝於共同基金表現
以高風險固定收益基金為例,可以看出來高收益型、MBS、新興市場之ETF 在一年、三年、五年之報酬率皆勝於共同基金。

[註2]High-Yield Funds : High Current Yield Funds
Source: 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Data as of June 30, 2019. (S&P spiva)

[註2]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Funds : U.S Mortgage Funds and GNMA Funds
Source: 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Data as of June 30, 2019. (S&P spiva)

Source: 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Data as of June 30, 2019. (S&P spiva)
∎以低風險固定收益基金為例,ETF 平均報酬率勝於共同基金表現
以低風險固定收益基金為例,可以看出來長期、中期、短期公債型 ETF在一年、三年、五年之報酬率皆勝於共同基金。

[註2] Government Long Funds : General U.S. GovernmentFunds and General U.S. Treasury Funds
Source: 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Data as of June 30, 2019. (S&P spiva)

[註2]Government Intermediate Funds : Intermediate U.S. Government and Short-Intermediate U.S. Government
Source: 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Data as of June 30, 2019. (S&P spiva)

[註2]Government Short Funds : Short U.S. Government Funds and Short U.S. Treasury
Source: S&P Dow Jones Indices LLC. Data as of June 30, 2019. (S&P spiva)
全球資金變動顯示共同基金呈現淨流出,ETF呈現淨流入
根據 2019 年 ICI 的 investment company fact book 統計 2009-2018 年的資料指出,指數基金和 ETF 共流入 16000 億美元,而共同基金同期卻流出為 14000 億美元。我們可以從此全球的資金變動發現近年來共同基金持續呈現淨流出,而 ETF 則持續仍呈現淨流入,顯現 ETF 受到全球投資人的青睞越趨明顯,共同基金的熱潮漸退,證實主動型投資愈來愈式微,被動型投資漸漸崛起。

ETF 逐漸稱霸,共同基金熱潮漸退
綜合上述圖表,我們可以發現 ETF 逐漸受市場上投資人的青睞,共同基金熱潮漸退。不管是在固定收益和股票的類別上,ETF 的績效皆優於共同基金。主動和被動這兩種投資方式,各有優缺點,取決於投資人的能力與風險承受程度,以及當下的資產配置。兩種投資策略可以分開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以 ETF 為主要投資標的、主打被動投資的機器人理財為例,機器人理財亦混合主動與被動兩種投資策略,捨棄高費用率的共同基金,以財報數據作為機器學習建模,尋找未來容易漲的標的股票,獲得更優渥的報酬。還在等什麼?一起來 Growin 體驗機器人理財主動型投資和被動型投資兩種策略混合使用的效果吧!
Author : Lily Liou | 數據來源:Growin 量化團隊| 圖表設計:Yuting |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Growin 是一個服務在美華人的 AI 資產管理服務,透過最新的科技,幫助每位用戶以美國 ETF 及個股建立智能投資組合,打造穩健成長的理財計畫,歡迎至 Growin官網 了解我們並下載 APP ,讓 AI 為我們的積蓄做更有效率地運用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