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06月15日

繼上一篇『股市跌 30% 夠便宜了嗎?』,談及尋找適合的投資策略,我們這一系列將專注談『資產配置』,一種以長期、穩健為特色的投資方式,讓你隨時對股市波動,甚至是股災的來臨有所準備。

為什麼強調長期呢?在現今程式、演算法交易的大量普及下,交易速度越來越快,市場的交易量超過七成為程式所貢獻,對於一般投資人想在短線、套利交易獲利的空間越來越小;而資產配置,讓投資人以長期的思維建構投資策略,幫助去除焦慮、貪婪等情緒,降低交易頻率,更可以協助投資人分散投資風險。這樣的投資方式,讓一般投資人往往更容易在投資市場上成功。

然而,資產配置的策略卻也是最常被一般投資人忽略的一塊。原因是,在股市表現好且趨勢穩健向上時,大部分投資人會覺得將資產全數壓在股票上,更容易獲得高的報酬率,何必做資產配置呢?但是投資市場上總是充斥著我們意料之外的狀況,我們稱之為股市黑天鵝事件,它雖然不常出現,卻可能遇到一次就讓我們失去所有投資資金。就好比 2020/03 ,股票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崩跌 30%,全部資金壓在股票上的投資人哀鴻片野,這時,資產配置的價值就完全的體現,可以有效的幫助投資人度過險惡的市場環境。

資產配置概念

說起資產配置的概念,其實非常容易理解,我們把一份資金分配在不同類型的資產上,比如說股票、債券、黃金、現金等,由於每個資產在不同的市場環境表現不盡相同,透過合理的權重分配,將各類資產組合起來,做分散性的投資。我們的目標是在降低投資風險的情況下,獲得穩定、合理的報酬。長期來看,若能有穩定的 5%~9% 的報酬,透過複利效果,一年一年的累積,我們的資產將可獲得大幅的成長。

要運作資產配置的策略,有三個要素我們要先定義:

(1) 資產標的池:我們會希望策略可以涵蓋哪些不同類型的標的。

(2) 資產配置的比例:計算在各資產上配置的比例,資金依比例投到標的上。

(3) 資產再平衡: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投資組合的標的可能不再適合或內部各標的比例也會偏離原始的比例,建立系統性的方法重新汰換投資標的以及調整標的比例。

資產標的池

在各種資產種類中,每一個資產都有一個理想的環境,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下它能蓬勃發展。也因此一開始,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標的池,其能涵蓋不同種類的資產,在各種市場、經濟景氣循環下,我們可以選到強勢的標的,幫助建立穩健的投資組合。一般來說,我們可分為四大類資產類別,包含股票、債券、抗通膨(如:黃金、原物料、房地產)、類現金,原因是在不同的景氣循環下,此四大類資產中至少有一項資產是可以保值或是增值的。以下我們用 Growin 現行的資產配置策略所持有的標的做舉例:

表(一) : 包含了股票、債券、抗通膨、以及約當現金。

而在上表 (一) 四大類資產下,我們又可再分拆許多子類別,以進一步增加投資組合的分散性。如何衡量投資組合是否夠分散?我們可以資產與資產之間的相關性來看,相關性可由資產間報酬率計算的相關係數來衡量,其值介於 -1 與 1之間,資產間相關性越高越接近 1,資產無相關性為 0,而資產間若呈現負相關性,則越接近 -1。

下圖 (一) 我們用表 (一) 中資產標的近五年的資料,計算出彼此的相關性,並利用顏色的深淺進行標記,幫助我們很清楚的看到標的池內標的之間呈現的關係。在決定自己的投資標的池時,可透過此快速檢視資產是否有著負相關或是相關性不高的標的,幫助增強投資組合的分散性。以下圖例來看,IVV (美國大型股票 ETF )與 TLT (美國長期公債)呈現 -0.28 的相關性,這也代表,當 IVV 往下跌時,我們預期TLT能相對創造正的報酬率,來對抗股票的跌勢。

圖(一) : 資產池標的間的相關性

資產配置的比例

投資組合內的每個標的要如何配置比例呢?以下我們分享四種常見方法:

表(二) : 四種常見的投資組合比例配置方法

調整的機制

隨著市場的變化,我們的投資組合會因為每天各資產的價格走勢,導致手上的投資組合與原先的配置的比例不同,抑或是投資組合已經不適合現行的市場環境,導致我們需要重新調整投資組合,我們稱其為『投資組合再平衡』。很多投資人可能會誤會說,調整投資組合的目的是為了產生更好的報酬率?這的確是目標之一,我們可以透過調整機制汰換不適合的標的,但更重要的是透過再平衡,我們可以幫助投資組合『控制風險』。當某個投資組合內的資產因為市場環境的改變劇烈波動時,我們可以透過再平衡方法將其調降比例,以維持投資組合長期的安定。

∎ 再平衡方法:

分成兩種類型:「靜態再平衡」與「動態再平衡」。

靜態再平衡:就是將當下的投資組合調整成初始的模樣。如上述的條件式投資組合,原始配置在股債比例 7:3,過了一段時間,可能因為股市大好,投資組合變成了 8:2 的比例,我們可以透過再平衡調整回原始 7:3 的比例。

動態再平衡:根據系統性的方法,如上述的風險價平法、歷史數據法、或是歷史數據結合未來看法的方法,重新依據市場近期狀況,產生新的最適化配置,並將當下的投資組合做相對應的調整。

∎ 多久再平衡一次?

長期來看,再平衡過於頻繁或頻率過低都不好,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的回溯測試,找到好的一個平衡點。一般來說,再平衡有三種常見的方法:

1. 固定日期調整:例如每年、每季或每月的第一個交易日進行調整
2. 標的偏離幅度大時調整:例如投資組合內標的偏離超過 10% 時觸發調整

3. 投資組合整體預期報酬率偏離:例如既有的投資組合與新的最佳化投資組合相比,預期報酬率低於一定數值時觸發調整。

總結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資產配置是不可或缺的策略,只要找到一套有系統的方法,就算不時時刻刻關注市場,也可以輕鬆達成資產的穩健增長。最後,我們來看看上述提及的幾種方法,他們在 2006/01 – 2020/03/20 的績效表現,我們分別測試了:

(1) 條件式:Harry Browne 的 Permanent Portfolio,

(2) 風險價平法:Ray Dalio 的全天候投資組合,以及 

(3) 歷史數據法+未來市場的看法:Growin 的資產配置投組,分別有積極型 (Growth)、穩健型(General Investing)、保守型 (Safety Net),三種類型給可承受不同風險的投資人。

圖(二):比較回溯測試2006-2020年,Permanent Portfolio、全天候投資組合、與用Black-Litterman的Growin投資組合績效

由此散佈圖,我們看到這過去這段時間,每個資產的風險 ( X 軸) 與報酬率 ( Y 軸) 的對應位置,由於我們希望投資風險越小越好,對應的報酬則是越高越好,所以看著這圖可以做如此解讀:若 X 軸的值越小,而對應到 Y 軸的報酬越高,也就是越偏左上角越理想。圖上標示在每個資產上的顏色,代表各自所屬的策略,藍色為 Permanent Portfolio、綠色為全天候投資組合、以及紅色為 Growin 的投資組合。我們可以清楚看到,不論是哪一種投資組合方法與他們可投資的標的相比,都能夠達到在圖的更左上方的位置,也就是用更低的風險來換取更高的報酬。

作者:J.R | 數據來源:Growin 量化團隊| 圖表來源:Yuting |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延伸閱讀:

都定期定額了,進場時機還重要嗎? 用數據說真相(二)

致敬經典,2個簡單卻能穩健獲利的資產配置策略

每年6%還不夠?將資產靈活的配置,獲取更誘人的報酬!

關於 Growin

Growin 是一個服務在美華人的 AI 資產管理服務,透過最新的科技,幫助每位用戶以美國 ETF 及個股建立智能投資組合,打造穩健成長的理財計畫,歡迎至 Growin官網 了解我們並下載 APP ,讓 AI 為我們的積蓄做更有效率地運用及成長。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探索更多來自 Growin Blog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