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03月10日

共同理財是最讓伴侶困擾、也是彼此間比較難解的課題之一。時常聽到兩人為了消費支出、開源節流、財務分配等問題而有不同的意見,雙方遲遲無法達成共識。這不禁讓人好奇,到底該怎麼與伴侶做好「共同理財」?

面對這個問題,大部分的伴侶或夫妻,通常會往兩個方向著手解決:

  1. 直接找方法:例如花費不夠,那就記帳節流,想辦法開源;或是共同訂出花費目標、開個共同帳戶處理任務性支出。
  2. 嘗試找原因:也有人覺得,問題的癥結是來自原生家庭或各自不同的價值觀,所以比起治標(找方法),更應該去處理治本的問題。

但除了找方法和找原因,其實還有個容易被忽略、也更需要兩人互相理解與探討的,便是兩人面對理財的心態及思維的轉變。

插圖來源: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未來有你」可能只是個人憧憬,還不是共識

你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嗎?在交往甜蜜期,兩人對未來有著無限憧憬,腦海中不時浮現共組家庭、經營生活或生兒育女等畫面。但當真的來到這些「未來有你」的時刻,一切好像都跟想像不太一樣?

其實交往後,已經改變了各自的花錢方式,甚至也改變了收入的分配,例如在吃飯、買禮物、娛樂等方面,開始有了更大的支出。但此時,因為還沒有太多對於現實與責任的思考,所以在賺錢、存錢、理財等與未來相關的問題上,可能都還是從個人的需求出發,和單身時沒什麼不同。簡單來說,此時的你們,還沒有落實「未來有你」這個想像。

所以,從理財的角度來看伴侶,就會知道我們可能落入「有伴侶、有婚姻,便等於兩人一體」的迷思。事實上,關係僅代表形式上的轉變,並不等於你們已經成功切換「一人」到「兩人」的思維,當然也不代表有辦法好好處理兩人問題、如共同理財了。

落實「未來有你」,才是共同理財

當兩人從交往蜜月期來到穩定期,開始有與另一半共創生活的打算時,就會慢慢浮現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與拉扯。這裡不單只與財務分配有關,也會牽涉到彼此的能力與責任,甚至各自願意投入多少時間與精力在兩個人的未來上。

面對來自不同背景的彼此,在「未來有你」的粉紅泡泡破滅後,可能才會開始思考、評估對方是否是自己的「人生合夥人」。有了「人生合夥人」這個念頭,你才會開始正視兩人價值觀與習慣的落差,也才是真正地落地了「共同理財」以及「未來有你」。

從覺察思維和改變心態,開始共同理財

關於從一人到兩人的思維及心態探討,體現了「並非結了婚就是太太」這個詼諧的觀點。關係確立是一種儀式及身份的轉變,思維與心態才能決定你與對方是否能真的從一人到兩人、與是否能夠落實「未來有你」。

故有伴侶就並不等於能夠做好「共同理財」,當雙方都能覺察思維、開始改變心態時,並具備處理能力,才是共同理財的開始。

下一篇,我們將來探討在伴侶理財時,如何面對我們的不一樣?在日常中,有什麼可以立即開始的小行動!

作者:Kate Chen|封面圖來源:Timo Stern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不能存定存就好嗎?五個理由告訴你投資理財的重要性!

從自行投資到理財機器人,一位醫生爸爸的真心話

低利時代,我們都需要一個理財機器人

關於 Growin

Growin 是一個服務在美華人的 AI 資產管理服務,透過最新的科技,幫助每位用戶以美國 ETF 及個股建立智能投資組合,打造穩健成長的理財計畫,歡迎至 Growin官網 了解我們並下載 APP ,讓 AI 為我們的積蓄做更有效率地運用及成長。

發表迴響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