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06月15日

美國聯準會 (Fed) 在2021年9月22日表示,最快將於今年11月開始減碼購債 (tapering),預計在2022年中完成;利率點陣圖在調整後,也增加2022年升息的可能性。這些貨幣政策,普遍會引起投資人對於股市下跌的擔憂,我們藉由實證研究及歷史數據的分析,分享我們關於這些政策的看法。

量化寬鬆介紹

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更精確來說是「資產收購計劃 (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 」),是指政府藉由大量採購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債券等,提高市場上資金的供應量,進而影響市場,屬於一種非傳統的貨幣政策。量化寬鬆的流程大致上由以下三個時期:

一、大量採購債券
債券在供給減少的情況下,價格上升而導致殖利率下降,使資金從債市轉出而達到刺激經濟的效果。在這個時期,美國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將會大幅的上升。

二、減碼購債
隨著市場回穩後,購買的規模、頻率會逐漸下降,也就是減緩債券採購速度,此時資產負債表仍是上升中,只是速度有所減緩。

三、縮表 (unwinding QE)
到了量化寬鬆退場階段,央行會逐漸降低債券的採購量,也就是減少債券到期後的所得再投入債市的比例,使得央行持有的債券逐漸變少,達到縮減資產負債表的目的。

這邊也想藉此提醒投資人,「減碼購債」與「縮表」是不同的概念,前者資產負債表的規模仍然上升,只是成長的速度趨緩,而後者是使資產負債表規模下降。

減碼購債影響

根據 Stefania D’Amico和Thomas B. King於2012年的實證研究,量化寬鬆造成的殖利率下降,主要來自供給面的影響,而非每次採購當下的流動性問題與長期利率所帶來的風險。因此,我們認為最快於2021年11月開始的減碼購債政策,仍會維持較低的殖利率,對股市並非壞事。

事實上,2013年的減碼購債,從市場開始討論減碼購債的可能性、開始減碼購債,一路到結束後一年的三個大盤指數、不同天期的公債,甚至是房地產、全球指數的表現都是上升趨勢(除了開始減碼購債前,因為縮減恐慌 (taper tantrum) 在不同天期公債造成的波動外)。

在不同板塊的表現上,在談論期間,工業、非必需性消費表現明顯優於大盤;開始減碼購債後,則是公用事業、科技、生技有較強勢的表現。

升息

一般來說,升息意味著抑制通貨膨脹,同時也減緩經濟成長,這是因為升息會鼓勵資金流向存款、降低人們借貸的意願,對於投資人來說是負面的訊號。但是我們從近兩次升息時期的市場數據發現,三大指數、不同天期公債、新興市場跟全球指數都是上漲趨勢。

然而美元指數表現則是相對弱勢,另外我們也發現大多是有先降後升的趨勢。

升息期間與標普500指數走勢

不同板塊間表現方面,我們發現在升息時與升息後,各板塊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後都是上升的趨勢,其中兩次升息期間,金融、公用事業、工業表現皆優於大盤。

結論

儘管大多數投資人對於減碼購債與升息這兩個名詞普遍會有股市下跌的聯想,但是從以上的實證文獻與統計數據顯示,在購債與升息的期間,市場通常都有不錯的表現;多數類股也都是向上的趨勢,甚至某些產業有明顯優於大盤的表現。

作者: DC | 圖片來源:Growin

關於 Growin

Growin 是一個服務在美華人的 AI 資產管理服務,透過最新的科技,幫助每位用戶以美國 ETF 及個股建立智能投資組合,打造穩健成長的理財計畫,歡迎至 Growin官網 了解我們並下載 APP ,讓 AI 為我們的積蓄做更有效率地運用及成長。

發表迴響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