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更新日期:2023年06月24日
上文「電動車市場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 17.3%!一文解析電動車上中下游產業鏈,帶你認識投資機會」,Growin 帶讀者簡單認識電動車的上中下游產業鏈結構,了解從原料到電動車的過程中,會經過怎樣的加工與組裝步驟。這次,Growin 要帶讀者更深認識產業鏈的最上游,也就是如何將大自然中的鋰,轉換成電動車的動力核心:鋰離子電池(下文簡稱鋰電池)。
鋰電池有 4 大部位,正極的鋰最關鍵
首先,我們來認識鋰電池的結構。鋰電池包含正極、負極、電解液與隔膜 4 個部位,電流從正極出發流到負極,過程會經過馬達等外部元件,進而驅動電動車。電解液的功能是在正負極之間傳導鋰離子,讓鋰電池可以順利充放電。至於隔膜,則是隔開正負極,避免兩者接觸而短路,但能讓電解液的離子通過,確保充放電順暢。
若我們再細分鋰電池的種類,可以看到,鋰電池又可分為鋰鈷電池(LCO)、鋰錳電池(LMO)、三元系鋰鈷鎳鋁電池(NCA)、三元系鋰鈷鎳錳電池(NCM)與磷酸鋰鐵電池(LFP)等。其中三元系鋰電池有容量大、能量密度高等優點,因此用於 Tesla Model S 等高階車款;而磷酸鋰鐵電池的能量密度雖低,但是成本較低,壽命也較長,因此用於較低價的 Tesla Model 3 與 Model Y。
上述的分類全是以正極材料命名,而鋰是正極材料中最關鍵的元素。根據 Visual Capitalist 的資料,正極成本佔整顆鋰電池 51%,鋰電池成本佔整輛電動車約 40%。也就是說,光是正極就佔整輛電動車成本約 20.4%,鋰可說是電動車最關鍵的原物料。那麼,鋰從哪來?
鋰礦開採與加工:澳洲開採量全球最高,但中國礦商不容小覷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的資料,2022 年全球共開採 13 萬噸的鋰礦,其中 80% 用於製造電池。澳洲是全球鋰礦最大的開採國,年開採量達 6.1 萬噸;智利緊接其後,年開採量為 3.9 萬噸;中國排行第三,年開採量為 1.9 萬噸;第四第五名則是阿根廷與巴西,年開採量分別是 6,200 噸與 2,200 噸。這 5 個國家的開採總量為 12 萬 7400 噸,占全球開採量約 98%,幾乎涵蓋整個市場。
鋰礦大部分來自於鹽湖與鋰礦山。鹽湖開採成本相對較低,可以透過日曬的方式提取出滷水,加工成碳酸鋰與氧化鋰等鋰化合物。而礦山則需要開挖礦石,加工成碳酸鋰、氫氧化鋰與鋰鐵礦,提煉的製程相較於鹽湖複雜,還需要投資探勘,因此成本較高。
根據市值排行,全球前 5 大鋰礦開採與加工公司分別為 Albemarle 、SQM、贛鋒鋰業(Ganfeng Lithium)、天齊鋰業(Tianqi Lithium)與 Mineral Resources。其中 Albemarle 與 SQM 都是老牌公司,INN(Investing News Network) 指出,它們過去與 FMC 並列為鋰礦公司 3 巨頭(the Big Three)。但近年中國礦商崛起,雖然中國鋰礦年開採量只佔全球 14.6%,但中國礦商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贛鋒鋰業與天齊鋰業就是中國公司。
鋰電池製造:寧德時代市占率 35%,奠定中國綠能地位
鋰是高活性的金屬,自然界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經過上述的開採與加工流程,將可提取出純金屬鋰,用於製造鋰電池。在這個步驟,電池製造商將正極材料(鋰、鈷、鎳、錳)、負極材料石墨、電解液與隔膜組裝起來,成為驅動電動車的最小能源單元:鋰電池。
根據 Statista 統計,若以 2022 年第一季的市占率排行,中國的寧德時代(CATL)是全球最大的鋰電池製造商,市占率為 35%;其次是韓國的 LG,市佔率 15.9%;第三名是中國的比亞迪(BYD),市占率為 11.1%;日本的 Panasonic 則排第四,市占 9.9%;第五名則是韓國的 SK,市占率 6.6%。
在這五家公司中,LG、Panasonic 與 SK 都是老牌公司;比亞迪相對較年輕,但公司成立至今也有 28 年的歷史。而寧德時代 2011 年才成立,成立至今僅 12 年,卻吃下 35% 的鋰電池市場,連續 6 年市占率全球第一,是中國 A 股創業板的股王。除了與中國車企合作,寧德時代也與特斯拉、BMW、現代、Honda、Toyota 等國際車廠合作,提供電動車電池。寧德時代的競爭力,幫中國奠定在綠能市場的地位。
特斯拉也值得注意。雖然特斯拉的電池主要來自於 Panasonic、LG、寧德時代等製造商,但特斯拉在 2020 年的電池日發表自家的 4680 鋰電池,表示要自己製造電池。2022 年 1 月,特斯拉達成生產 100 萬顆 4680 鋰電池的里程碑。雖然目前沒有數據可以告訴我們,特斯拉有多少車輛使用自產電池,但從特斯拉的動向可以看到電動車品牌對自產電池的企圖心。
結論:中國礦商、加工商、電池製造商具關鍵地位
在電動車產業的上游,鋰是至關重要的原料,經過開採、加工與組裝後,鋰電池就此誕生。讀者可以注意的是,雖然澳洲是全球最大的鋰礦開採國,開採量佔全球 46.9%,南美洲國家的開採量佔比也達到 36.5%,但在全球市值前 5 大的鋰礦開採與加工的公司當中,中國就佔了兩家;至於全球市佔率前 5 大的電池製造商,中國也佔了兩家,吃下 46.1% 的市占率,寧德時代更以 35% 的市占率,遠遠超過第二名 LG 的 15.9%。因此在電動車產業的上游,中國是至關重要的國家。
但鋰電池製造完後,就可以裝在電動車裡面嗎?其實不行!鋰電池還需要搭配電池管理系統與熱管理系統,組成動力電池系統,才能安裝在電動車中。下篇文章,我們將視野移到產業鏈中遊,帶讀者認識電動車的動力電池系統。
參考資料
- Visual Capitalist:https://www.visualcapitalist.com/breaking-down-the-cost-of-an-ev-battery-cell/
- 美國地質調查局:https://pubs.usgs.gov/periodicals/mcs2023/mcs2023-lithium.pdf
- INN:https://investingnews.com/daily/resource-investing/battery-metals-investing/lithium-investing/top-lithium-producers/
- Statista: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35323/lithium-batteries-top-manufacturers/
- INSIDEEVs:https://insideevs.com/news/587455/batteries-tesla-using-electric-cars/
- 股感:https://www.stockfeel.com.tw/%E9%9B%BB%E5%8B%95%E8%BB%8A%E6%A6%82%E5%BF%B5%E8%82%A1-%E7%89%B9%E6%96%AF%E6%8B%89-%E5%8F%B0%E9%81%94%E9%9B%BB-%E5%BA%B7%E6%99%AE/
- 數位時代: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3884/battery-feb-23-mag
- 富果:https://blog.fugle.tw/watch-for-lithium-supply/
- 遠見: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3160